网页客服,欢迎咨询
联系我们
      工作时间
  • 周一至周五:09:00-17:30
  • 周六至周日:10:00-16:00
宜昌三农改革大事迹
2018-09-03 10:12:48 1369
  • 收藏
  • 管理

   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兴起

    1978年春,宜昌县、五峰县的少数大队率先在宜昌地区开展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探索,实行定产包***组,联系产量计酬的责任制,一年来,生产的粮食总产量比1977年增加了68%。

    林业生产全面恢复

    1978年,全区首家林产工业——远安县纤维板厂建成投产,从此,宜昌地区林产工业结束了手工作坊的历史,并迅速发展壮大。

    农村管理体制改革

    1983年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决定实行政社分开,废除人民公社体制,建立乡(镇)人民政府。经过近2年的工作,全市共废除125个人民公社,建立乡人民政府125个,建立乡镇经济组织125个。

    畜牧业迅猛发展

    1983年,猪牛羊肉和禽蛋经营放开。同年,宜昌完成集体牲畜到户。1985年,宜昌地区形成“省区养公猪、县乡养母猪、村组搞杂交、农户管育肥”的生猪良繁体。

    水产业快速发展

    1983年起,全市各县市区依托国营、集体渔场共新建水产品基地37个,面积2630公顷,产量9852吨。

    重点农产品购销体制改革

    1985年,中央出台《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》,决定改革农产品统派购制度。粮食、棉花取消统购,改为合同定购;生猪、水产品和蔬菜取消派购,自由上市交易。茶叶收购也由派购改为议购议销,放开经营。柑橘放开经营,但仍由供销社担负推销的主要责任。

    专业户、万元户的出现

    20世纪80年代,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及农工商一体化,农村出现了各类专门从事某一类经营的农户,即“专业户”、“个体户”。专业户、个体户的发展,催生了一批“万元户”。

    产业化经营的兴起

    我市的农业产业化经营起步于1997年。2001年初,我市制订《宜昌市农业产业化“十五”发展规划》,明确提出,在全市范围内,“十五”期间重点发展“六大特色”产业,加快龙头企业建设,培育名牌产品,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。

    农村税费改革

    从“九五”开始,农民负担成为农村热点和难点问题。2002年3月27日,国务院办公厅发文,湖北省被确定为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省份。2002年4月25日全省农村税费改革动员大会后,宜昌市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。涉及全市14个县市区(草埠湖管理区除外),农业人口280.92万人,农业税计税土地面积367.27万亩。

    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

    2003年12月4日至5日,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会议在宜昌市召开。会议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、各级卫生部门要切实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***农村,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建立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新路子。

   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兴起

    2007年7月1日《农民专业合作社法》颁布施行。同年,全市财政列入发展扶持资金120万元,农民专业合作社呈现高速发展态势,到2008年3月,全市组建或改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49家。

    “美丽乡村”创建活动启动

    2013年5月,宜昌市启动“美丽乡村”创建活动,拟用3年时间,通过开展“三建、四推、五培”活动,着力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,全面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,形成有利于农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体系、现代农业产业结构、现代农民生活方式和农村先进管理模式。

    宜昌农村光纤实现“村村通”

    2014年12月31日,宜昌市农村光纤“村村通”工程全国竣工,在湖北省率先实现了所有行政村通光纤、通固定电话、通政务专网。这为宜昌市“信息化新农村”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    打响精准扶贫攻坚战

    2015年8月12日,全市召开扶贫攻坚誓师大会,对精准扶贫、精准脱贫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,全面打响精准扶贫攻坚战、大会战。市政府与各县市区签订了扶贫攻坚责任状。

    乡村振兴战略

    2017年,宜昌以“乡村振兴战略”和“三乡工程”为指引,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,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为主攻方向,深化农业农村改革,着力培育新动能、打造新业态、扶持新主体、拓宽新渠道,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。

     



    上一页:山东省政协就“三农”工作焦点思想碰撞 下一页:乡村振兴正当时 “三农”发展铺画卷
    全部评论(0)
     
    网页即时交流
    QQ咨询
    咨询热线
    020-28998648
    请选择要切换的马甲: